跳到主要內容

均質化計畫 / 計畫目標

計畫目標

   本計畫主要是透過社區間的合作與共享的精神,達成學校、學生與社區共同發展的三贏局面。主要目的如下

一、夥伴優質

形塑社區精進標竿學校,輔助社區資源弱勢學校,分享社區學校成功經驗,建構社區合作學習機制。

二、六年一貫

結合所在社區資源強化辦學特色,導引國中生就近入學。建構國中與高中職六年一貫完整課程體系,確保學生學習品質及培養務實致用能力。

三、資源共享

加強社區學校間的資源整合,達成社區資源均衡之目標,建立學校與社會機構及企業、國中及大專校院互助合作的夥伴關係。

四、適性探索

透過社區學校相互合作,建構就近入學資訊平台,瞭解國中生教育需求,進而調整社區學校設置普通及技職課程,以符合國中畢業生適性學習之需求,並配合教育政策之實施,落實社區資源均衡,促進學生適性學習,強化夥伴優質效益,以達成國中畢業生就近入學之目標。

所謂鄉村的學童在學科教育上的表現並不輸給所謂的都市學童,兩者真正的差距在於都市學童可以接觸到多元不同的知識,以及各種多變不同的學習管道。然而,努力彌補這方面的差距,使鄉村學童在資源上的獲得,能趨近都市學童,正是本計畫的首要目標。

對於雲一區的社區現況分析及計畫特色概況,就是地處沿海,時常遭遇天災(颱風、水災),因為經濟困難,導致家長及學生有心無力,教育資源缺乏,學生選擇少,只能向外發展。另一嚴重問題則是交通不便,雖以北港地區為主要生活中心,但離鄰近的任一個交流道至少都需30分鐘,即使有了高鐵,也要20幾分鐘的車程,導致外來人口及產業相當微弱,不利地方發展。但無奈的卻是在地的人口不斷往外發展,即使居住在此,部分優秀學生仍甘願每天舟車勞頓往外地求學。

雖說如此,但北港地區一直是宗教文化聖地,每年都有不少外地遊客到北港的朝天宮及相關廟宇朝聖,是一項可做為地方特色發展的要素,故需藉由在地文化的鼎盛,配合計畫的實施、學校的特色及經費的挹注來挽救逐年消失的學生,讓社區學校能成為地方學生的首選。不能因公共資源和地方建設沒有適當規劃與發展,導致學生除了往外地明星學校升學外,沒有其他多元發展和選擇。

 

至於此次計劃特色,主要有三個方向:

一、學生多元化教育:

適性揚才-自我實現是計畫的特色,經由多元智能的引導,希望學生都能發揮所長,找到自己的舞台開展自己美好的人生。本區學校校數有限,雖然涵蓋高中職各種不同體系的學校,但是過去多半著重於智能教育方面。導致雲林沿海學生就算偶爾在智能考試有優異成績表現,但如社團、生涯發展等方面的自我成長,無疑是十分缺乏。所以此次計劃著重在學生的多元化學習,提供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,讓學生可以透過更多的嘗試,去深入探究自我性向。而不是只會「讀書」的好學生。

二、學校社區化發展:

連結

       如上述分析,本區雖然有北港人文資源及沿海濕地自然資源,但是因為過去經濟發展落後、缺乏有效整合等,真正能幫助學生學習發展,仍是四所高中職。尤其國立北港高中、國立北港農工、私立文生高中等三校先後獲得教育部「高中優質化」計畫補助,對於學校本身的提升已經有比過去更多的經驗與資源。而過去私立文生高中連續四年擔任「高中職社區化」雲一區招集學校,與其他3校合作經驗豐富。現改為北港高中為均質化總計畫學校,彼此間的合作一如往常,合作無間。如以優質化高中職為中心,過去社區化合作網絡,向上結合大專院校資源,向下延伸至沿海國中,應可結合社區資源與特色,幫助社區及學校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。

 

 

三、縱向、水平整合:

過去受限於高中職社區化計畫規範,只能以同一適性學習社區發展合作為主,而雲一區高中職校數少,學校以外公共資源缺乏有效發展,導致計畫書內容缺乏多元化選擇。而雲林沿海國中小因為教育經費有限,除了聊備一格的園遊會、運動會,國中小學生其實十分缺乏多元學習的機會。即使有機會,也多半因為經濟困難無法普及。此次均質化計畫,則可以向上結合大專院校的資源,如雲林科技大學、虎尾科技大學及中正大學、嘉義大學等,一直以來都希望與雲林沿海學校合作。而在地資源亦相當豐富除有鄉土文物學者、地方古蹟、海岸時查等資源外尚有部分機構、團體和社團皆可融入本計畫,讓學校、學生得到夠多資源。此次正可以結合這些資源,共同發展。同時向下延伸,幫助沿海鄉鎮學童,有更多的機會。

雲一區學生其實在天生資質上並不輸給所謂的都會區學生,可是大多數自我學習資源卻僅集中於都會區。只有針對這問題,由社區內學校為中心去發展,讓學校能成為學生和家長心中的特色學校,才能真正幫助到雲林沿海的學生,這也是此次計畫的重心。

 

社區橫向、縱向資源整合示意圖

示意圖

 



 

消息公佈欄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點閱
跳至網頁頂部